网站首页 > 活动 > 媒体宣传
围观!文物专家免费为市民鉴宝
发布日期:2021-11-01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高价淘来的“珍品”原来是粗制的赝品,看似不起眼的石头却是馆藏级文物……10月27日,由广东省文物局和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联合主办、揭阳市博物馆承办的2021年民间收藏文物巡回咨询鉴定活动在揭阳市博物馆举办,多位专家鉴定完两百余件市民带来的收藏宝贝后,纷纷表示真文物少,假古董居多。缺乏专业知识,想通过“捡漏”获取暴富只能是个传说。专家们希望广大藏友在收藏过程中,能保持理性、平和心态,多学习多研究,多关注藏品所蕴含的历史人文信息和文化艺术价值,学会欣赏,合理收藏。

 文物鉴定专家坐镇提供免费咨询鉴定。 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市民鉴定热情高涨


当天下午,揭阳楼二楼鉴定现场,来自广东省文物鉴定委员会的4位专家李遇春、林亚兴、李炳炎、赵敏坐镇,分别提供书画、钱币(金属)、陶瓷、玉石和杂项的咨询鉴定。活动以公益鉴定和宣讲的方式进行,除了为群众免费鉴定文物,还开展文物鉴赏知识普及。

记者在现场看到,现场气氛十分活跃,不少收藏爱好者大包小包地把藏品拿到现场,有的用大拖箱,里面用层层防撞纸包裹,来自澄海的文先生拉了一推车藏品,全部用精美的盒子小心包装。大家表示,希望通过专家鉴定藏品的真假,同时学习相关文物知识和鉴赏知识。

专家们正在用放大镜、手电筒等工具对着送上来的“家传”“异宝”进行望闻问切,人们取号、排队,仿佛看起了门诊。“这个看起来很有年代感,但其实是做旧、染黄的,故意假冒不太出名的画家。”负责书画鉴定的专家李遇春看过一幅藏友呈上的“古画”后这样说。藏友黄少辉带来的一件类似玉琮的玉器则让专家眼前一亮,“这个与早期文化有关,年代久远,至少是西周以前的,与揭阳的历史文化有联系,有较高的历史文化价值。”玉石和杂项专家赵敏建议藏友请博物馆专家做进一步地研究。藏友黄河带来3件20多年前淘得的玉手镯,被鉴定为明清时代的真品,这也让他兴奋不已,笑称专家的鉴定让他吃下了“定心丸”。

当天的鉴定通过目鉴的方式,鉴别送鉴藏品的真伪和年代等内容,不予市场估价,鉴定意见口头告知送鉴人,仅供参考,不出具鉴定文书,不具备法律效力,不作为证据使用,不涉及所有权认定以及拍卖、质押、出售、赠予、继承等其他用途。


真品太少赝品太多



明清玉手镯


记者注意到,在鉴定中能让专家眼前一亮的“宝贝”并不多,大部分是仿品或价值不高的旧物。3个小时的活动,吸引了47名藏友参与,共计“献宝”256件,藏品中以陶瓷和玉器为主。最终鉴定为文物的仅有24件。其中,书画类文物3件,钱币金属类文物14件,玉器类文物4件,陶瓷类文物3件。

“今天有10位藏友前来鉴定古币,只有2位藏友带来的古币是真的,也并不是十分贵重的藏品。”负责鉴定古币的专家林亚兴表示,市场上流动的大多数古币都是赝品,真品少之又少。外行人很难分辨,希望市民能够谨慎买卖。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“仿品很多,真文物很少!”负责鉴定玉器和杂项的专家赵敏告诉记者,当天她鉴定的物品有78件,但真品只有4件。有一位白发苍苍的大爷,拿了近10件玉器前来鉴定,全部被鉴定为仿品,这让他很失望。“看到这样的情况,我是很心疼的!因为缺乏相关的鉴定知识和文物知识,有余钱喜好收藏的老人家很容易上当受骗。”赵敏告诉记者,现在市场上所说的“和田玉”在检测市场上已经变成一种商业概念,并不是真正的新疆和田玉。现在市场上出现大量的“一眼假”仿古玉,做工粗糙,通常采用做旧、腐蚀等手法。她建议收藏爱好者“多看少买”,如果是喜好玉石,可以多上博物馆或者看文物鉴赏纪录节目,多学习多研究相关知识。

 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理性收藏享受愉悦


记者留意到,尽管鉴定结果不尽如人意,但藏友们的心态普遍较好,能坦然面对。普宁市收藏家协会相关负责人当天组织了20位藏友“组团鉴宝”。他告诉记者,目前民间的收藏热情普遍高涨,大部分藏友的收藏目的较之以前已经越来越趋理性,不再一味追求投资升值,更多的是探寻历史文化价值和满足审美意趣。

藏友黄少辉告诉记者,他收藏了众多有关榕江流域文化方面的藏品,包括陶瓷、瓦当、石器等,尽管这在一些人看来经济价值不高,但这些物件却蕴含着相当高的文化价值。“这些历史久远的物件,会带来神秘的文明信息,意义非常重大,我享受从收藏这些‘残瓷碎瓦’中获得的精神愉悦。”藏友黄河也告诉记者,收藏物品不贪多不求贵,他更多的是欣赏器物上的工艺、材质等。


反映榕江流域文明的玉琮。

广东省文物局相关负责人表示,从此次全省巡回鉴定的情况可见,民间收藏中仿品、赝品丛生。在鉴定的诸多物品当中,不乏鱼目混珠的赝品,瓷器、玉器尤为造假“重灾区”。“南粤鉴真公益行”活动的目的不仅在于满足民间合法收藏文物的鉴定咨询需求,更在于积极引导百姓合法合理收藏,增强全民参与文物保护的意识,更好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,推动民间文物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。今后,将争取将“南粤鉴真公益行”做成一个常态化的活动,真正将文化惠民落到实处。


专家们也特地提醒广大藏友,在文玩市场还是要“多看少买”,谨慎判断,理性收藏,非正规渠道的鉴定方式,往往是不准确的,谨防上当受骗。建议多学习多研究,在收藏的过程中,认识到藏品所蕴含历史人文信息和文化艺术价值,学会欣赏,快乐收藏。 


来源:揭阳日报